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
生態環境部關于印發環保裝備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工信部聯節〔2021〕2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科技廳(委、局)、生態環境廳(局): 現將《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學技術部 生態環境部 2022年1月13日 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 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 環保裝備制造業是綠色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全面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綠色低碳轉型的保障能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對環保裝備的需求,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提升高端裝備供給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發展模式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加快形成創新驅動、示范帶動、平臺保障、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為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有力的裝備支撐。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行業技術水平明顯提升,一批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短板技術裝備取得突破,高效低碳環保技術裝備產品供給能力顯著提升,充分滿足重大環境治理需求。行業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穩步提高,打造若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細分領域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形成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新格局,多元化互補的發展模式更加凸顯。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力爭達到1.3萬億元。 二、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補短板”行動 (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十四五”期間環境治理新需求,圍繞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非電行業多污染物處置、海洋污染治理、有毒有害污染物識別和檢測以及生態環境應急等領域,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聯合攻關。聚焦長期存在的環境污染治理難點問題,攻克高鹽有機廢水深度處理、污泥等有機固廢減量化資源化技術裝備。聚焦基礎零部件和材料藥劑等卡脖子問題,加快環境污染治理專用的高性能風機、水泵、閥門、過濾材料、低頻吸聲隔聲材料、綠色藥劑以及環境監測專用模塊、控制器、標準物質研發。聚焦新污染物治理、監測、溯源等,抓緊部署前沿技術裝備研究。 (四)推進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加大對創新資源的整合力度,在京津冀及周邊、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黃河流域、成渝等區域建立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新型創新平臺,為前瞻性技術研發提供支撐。支持成立環保裝備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圍繞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搭建產品驗證評價平臺,開展檢測分析、評級、可靠性、應用驗證,組織關鍵共性技術成套裝備攻關。鼓勵環保裝備龍頭企業,針對環境治理需求和典型應用場景,組建產學研用共同參與的創新聯盟,集中力量解決區域性環境治理熱點、難點問題。 (五)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研發、制造、使用單位或園區合作建立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創新基地,搭建產品研制放大、熟化及產業化之間的橋梁。鼓勵地方、園區建立科技成果產業化孵化平臺,集聚和優化配置要素資源,降低產業化成本,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支持行業協會等聯合地方、園區、企事業單位建設一批公共服務機構,開展知識產權培訓與交易、科技成果評價、市場戰略研究和先進環保裝備供需對接等服務。 三、產品供給能力增強“鍛長板”行動 (六)強化新型裝備應用。推動環保領域裝備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相關目錄。針對同種環保裝備在不同行業、不同應用場景、不同工況條件下治理需求的差異性,開展應用效果驗證評價,逐步建立完善環保裝備產品系列化譜系,為精準治污提供有針對性的設備選型。充分利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相關政策,重點支持新污染物治理、更高排放標準要求、降低治理成本等新型環保技術裝備的首臺(套)應用。 (七)加快先進裝備推廣。定期制修訂《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編制供需對接指南,搭建裝備制造企業與需求用戶的有效對接平臺。在大氣治理領域,重點推廣非電行業超低排放和揮發性有機物處理等先進技術裝備,為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提供支撐。在污水治理領域,重點推廣黑臭水體治理、湖泊海洋治理、工業廢水處理、農村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等先進技術裝備,為水環境整體改善提升提供保障。在土壤污染修復領域,重點推廣重金屬、有機物等原位土壤污染修復裝備,避免二次污染。在固體廢物處理處置領域,重點推廣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在環境監測儀器領域,重點提升高端環境監測儀器的自主創新供給能力。 (八)提升產品質量品牌。發揮標準對質量提升的支撐與引領作用,加快建立完善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推動環保裝備標準化、系列化、成套化。組織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圍繞重點細分領域典型產品,支持企業對標達標,瞄準先進國際標桿進行技術改造,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帶動產品升級換代,促進全行業產品質量提升。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在脫硫、脫硝、除塵、市政污水處理等優勢領域爭創國際品牌,在環境監測儀器等領域培育高端品牌,在材料藥劑等短板領域引導創立自主品牌,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高品質的個性化品牌產品。四、產業結構調整“聚優勢”行動 (九)升級產品結構。依法依規淘汰高耗能、低效率落后產品,拓展新產品細分領域,推進非標產品標準化,提升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比重,推動產品向高效低碳轉變,形成差異化、精準化產品供給,解決行業內部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引導企業從設計制造單一污染物治理技術裝備向多污染物協同治理轉變。推動龍頭企業從提供單一領域環保技術裝備,向多領域“產品+服務”供給轉變,提供一體化綜合治理解決方案,滿足重點區域、流域系統治理需求。 (十)培育優質企業。推動環保裝備制造業加強產業鏈分工協作,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格局,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在大氣和水污染防治等集中度較高的領域,支持龍頭企業爭創產業鏈領航企業,帶動全行業做大做強。引導環保裝備企業在各自細分領域精耕細作,不斷提高技術工藝水平和市場占有率,打造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專業化創新優勢,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十一)發展產業集群。根據各地產業結構特征,統籌規劃環保裝備制造業布局,引導區域間差異化發展,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鼓勵產業基礎好、集聚特征突出的地區,優化產業鏈布局,集聚創新要素資源,按照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要求創建一批環保裝備產業集聚區。支持環保裝備高水平集聚區按照產業集群發展模式進行優化整合,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提升集群治理能力,培育形成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先進環保裝備產業集群。 五、發展模式轉型“蓄后勢”行動 (十二)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深入推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環保裝備設計制造、污染治理和環境監測等過程中的應用。加快污染物監測治理遠程智能控制系統平臺的開發應用,深入挖掘污染物遠程監控數據,創造大數據價值,提升運維水平和治污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完善環保裝備數字化智能化標準體系,建設一批模塊化污水處理裝備等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穩步提高大氣治理、污水治理、固廢處理等領域技術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十三)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引導污水處理、流域監測利用光伏、太陽能、沼氣熱聯發電,推廣高能效比的水源熱泵等技術,實現清潔能源替代,減少污染治理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鼓勵環保治理長流程工藝向短流程工藝改進,推動治理工藝過程藥劑減量化、加強余熱利用,推廣節能、節水技術裝備,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鼓勵企業運用綠色設計方法和工具,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對產品進行系統優化,開發環境友好型藥劑、低碳化工藝、輕量化環保裝備,提高污染治理綠色化水平。在大氣治理、污水治理、垃圾處理過程中通過工藝技術過程的改進,實現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N2O)等溫室氣體的抑制、分解、捕捉,研發應用減少污染治理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的工藝技術。 (十四)引導服務化轉型。推動環保裝備制造企業拓展服務型業務,強化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加快向服務型制造企業轉型。推動一批科技創新型環保裝備企業通過拓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維護等全流程業務向一體化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開展新興技術與環境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鼓勵環保產業與關聯產業耦合發展。鼓勵環境治理整體解決方案、環保管家、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等模式創新,打造若干環境綜合服務商。 六、保障措施 (十五)加大支持力度。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加強環保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優化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支持先進環保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發揮重大工程牽引示范作用,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創新產品和服務。落實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專項政策,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環保裝備領域的支持。加強中央和地方政策的聯動性,加大對環保重點領域的政策、資金支持力度,開展“補貸?!甭搫釉圏c,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瘧?。 (十六)優化市場環境。加強行業規范引導,適時制修訂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發布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并建立動態更新機制,鼓勵中小微企業等新興市場主體參與,推動建立公平競爭、健康有序的市場發展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充分發揮相關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咨詢機構等作用,強化產業引導、技術支撐、品牌評價、宣傳培訓等。 (十七)培育人才隊伍。加強高校相關專業人才與企業用人需求對接,建立校企結合的人才實踐基地,探索互動式人才培養模式。支持第三方機構與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開展職業培訓工作。鼓勵企業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構筑集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的科創新高地,引領行業現代企業家隊伍建設。 (十八)深化國際合作。充分利用雙多邊國際合作平臺,加強技術、標準、人才等全方位的國際合作。鼓勵骨干優勢企業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及污染治理企業聯合,開展成套裝備出口、工程建設、運營維護等全流程業務的合作,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提升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寧夏企服網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為企業提供: 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創業人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產品新技術鑒定、技術咨詢扶持政策的解讀與申報方案 企業文化:專業、專注、高效、共贏 企業使命:讓科技創新成果成為企業財富、實現企業知識產權財富附加值 企業愿景:為企業創新發展添磚加瓦、保駕護航,為中國科技創新提供完善的知識產權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