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支持 “六新” “六特” “六優”
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財政政策措施的通知
寧黨廳字〔2022〕37號
各市、縣 (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區直各部委辦廳局,各人民團體、直屬事業單位,中央駐寧各單位,各大型企業:
《支持 “六新”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財政政策措施》、《支持“六特”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財政政策措施》、《支持 “六優”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財政政策措施》已經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辦公廳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8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支持 “六新” 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財政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大力實施產業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新型工業強區計劃,扎實推動新型材料、清潔能源、裝備制造、數字信息、現代化工、輕工紡織 “六新”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優化支出結構,創新支持方式,加大 “六新”產業支持力度,確保穩定工業經濟增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重點任務取得實效,為全面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目標導向、重點突破。發揮財政專項資金導向作用,圍繞 “六新”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目標,集中資源要素優先扶持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加快構建具有寧夏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示范引領、梯次推進。發揮財政專項資金引領作用,樹立一批標桿企業,實施一批試點項目,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構建優質企業梯度發展格局,示范帶動全區工業高質量發展。
連續穩定、協同聯動。發揮財政專項資金保障作用,保持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穩定企業預期。支持 “政產學研用金”協同創新,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營造適宜產業發展的良好營商環境。
三、政策措施
(一)支持 “鏈主”培育,構建鏈式發展生態
1. 支持重點產業鏈 “鏈主”企業培育。分產業鏈認定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自治區 “鏈主”企業,給予每家最高500萬元一次性資金獎勵,激發 “鏈主”企業在產業資源配置、技術研發創新、產業鏈延伸、產業集群建設中的帶動作用。
2. 支持嵌入國內外知名企業產業鏈條。支持 “鏈主”、行業領先示范、 “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優質企業嵌入國內外優勢產業鏈。進入國家級 “鏈主”企業、世界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強、制造業企業500強和民營企業500強等供應商目錄的,給予資金獎勵。
3. 支持提升產業鏈配套協作水平。鼓勵 “鏈主”企業開放資源,提高本地化配套率,每凈增加一戶中長期配套額不低于1000萬元的企業,給予 “鏈主”企業50萬元一次性獎勵。支持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區域產業分工合作,對成功配套區內 “鏈主”企業并建立長期供貨機制的,給予50萬元一性次資金獎勵。
(二)支持優質大企業培育,打造行業領先示范
4. 開展大企業培育。鼓勵龍頭企業產值上規模、增量上臺階,對年產值首次超過500億元、100億元和50億元的工業企業,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和4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超過1000萬元、3000萬元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落戶我區大數據云計算等優勢企業,三年內可按實際投入的20%給予最高300萬元補助。
5. 打造行業領先示范企業。分行業培育具有一定規模、生產工藝技術領先、產品市場占有率高的 “六新”產業翹楚企業,對認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行業領先示范企業 (產品)的,分別給予400萬元、200萬元一次性獎勵,引導廣大企業對標發展。
6. 指導用好政府投資基金。調整現行支持 “六新”產業發展財政資金使用方向,運用產業基金方式支持企業發展,按照規定委托專業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運作,加大對“六新”產業支持力度。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引導撬動作用,綜合運用 “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等模式,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支持 “六新”產業發展。
(三)支持中小企業培育,強化平臺建設
7. 開展 “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健全完善培育體系,對新認定的自治區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100萬元一次性獎補。積極申報國家級專精特新 “小巨人”和重點 “小巨人”企業,爭取政策資金支持。
8. 支持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建設。認定為國家和自治區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的,分別給予200萬元和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窗口平臺年度考核優秀的,給予30萬元獎勵。
(四)加強開發區建設,提升企業綜合能力
9. 強本固基促企業發展。開發區創新發展資金主要用于綜合考評獎補和園區低成本化改造,支持開發區按照國家、自治區對工業園區綠色、低碳、零排放、智慧化建設要求,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實施公共服務項目。
(五)加強技術改造,鼓勵技術創新
10. 支持升級技改。大力實施結構改造、綠色改造、智能改造、技術改造,對總投資5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技術改造項目,按照設備和軟件投資的5%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對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按照設備和軟件投資的10%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國家信息化領域試點示范項目,國家、自治區大數據與軟件優秀產品、解決方案示范項目,榮獲自治區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綠色工廠、服務型制造稱號企業實施的技術改造項目,按照設備和軟件投資的20%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
11. 鼓勵擴大投資。實行貸款貼息,對工業企業與銀行簽訂合同并落實到位的貸款,按照不超過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上一年度12月份公布一年期 LPR 的60%給予貼息, “六新”產業企業貼息每年最高1000萬元,其他企業每年最高600萬元,同一項目支持原則上不超過3年;實行融資租賃補貼,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購置先進生產設備的,直租方式補貼比例3%,回租方式補貼比例2%,單戶企業補貼額度每年最高300萬元。
12. 鼓勵創新性突破。篩選 “六新”產業技術熟化、中試驗證、批量生產等階段瓶頸問題組織揭榜攻關,中期評估合格的,按照當期實際投入的15%預撥補助;項目通過驗收的,分檔給予總投資30%、20%、10%的資金補助 (含已預撥部分),最高500萬元;加大新產品研制和推廣應用,“六新”產業企業生產的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軟件產品,除國家認定給予補貼外,經自治區認定的,按照不超過3%的實際投保費率,給予50%的保險費補貼,給予獎補資金支持,單個企業每年最高300萬元。
13. 鼓勵標準化生產。企業參與主導制定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的,分檔給予最高30萬元一次性補助。
14. 鼓勵數字化賦能。提升網絡質效,對接入國家 (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的企業在運營初期給予一定流量補貼;降低算力成本,企業使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寧夏樞紐數據中心集群內算力服務的,按照合同金額3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20萬元。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對提供企業上云和5G工業園區覆蓋服務的基礎電信運營商、云服務商給予獎補。
15. 鼓勵綠色化轉型。為 “六新”產業發展騰退空間,企業退出落后產能的,按照退出生產線 (主體設備)資產評估值的一定比例給予補貼;拓展一般工業固廢利用領域,以上一年度綜合利用量為基數,年新增綜合利用一般工業固廢1—5萬噸、5—10萬噸、10—20萬噸、20萬噸以上的,每噸分別給予10元、20元、25元、30元獎補,單戶企業每年最高獎補600萬元;一般工業固廢資源化外運、路基填筑、大型工程建設、土地生態修復等新增利用量每噸給予10元獎補,單戶企業每年獎補最高300萬元。
(六)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助力企業成長
16. 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支持企業創新平臺建設,對新獲批的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分別給予1000萬元和5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獲批的國家級和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給予200萬元和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年度運行評價結果為良好等次以上的制造業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按照實際發生的、為提升研發條件實施的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的30%給予最高300萬元資金獎勵。
17. 擴大服務補貼券覆蓋范圍。發揮168企業公共服務平臺資源集聚優勢,為 “六新”產業企業提供優質服務,采取服務補貼券對企業購買服務給予補貼,單戶企業年度申領和使用總額最高3萬元,每個服務機構在一個服務年度內結算的補貼券原則上最高30萬元。
18. 幫助應急轉貸紓困。發揮政策性轉貸資金作用,對“六新”產業企業按期還貸提供短期資金周轉,單筆轉貸資金額度控制在合作銀行承諾續貸額度的95%以內 (企業自籌不低于5%),最高4000萬元。使用1—10天的,按每天0.1‰收取資金使用費;超過10天的,從第11天開始按每天0.2‰收取資金使用費,最長不超過15天 (轉貸基金)。對產品有市場、發展前景好,短期流動性困難的 “六新”產業企業給予紓困支持 (紓困基金)。
19. 支持人才分級培訓。加強人才供給,圍繞產業人才培養設置專業教育,提高培養能力,實施 “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聯合國內重點院校,每年分批次培訓“六新”產業領軍人才、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1000人次以上。支持企業自行組織或委托職業院校 (技工學校)、有培訓資質的培訓機構開展用工培訓,培訓合格的按規定給予補貼。
20. 實施穩增長獎勵。每年對各市、縣 (區)上一年度推動 “六新”產業發展及工業穩增長、促投資、降能耗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依據地區貢獻率給予獎勵。獎補資金由各地根據產業發展實際,自行確定標準用于穩增長貢獻突出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獎勵。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健全財政部門與 “六新”產業牽頭責任部門間協調推進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快修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項目管理辦法,確保政策落實落細。指導市縣財政部門聯合同級行業主管部門,根據產業發展實際研究制定本地區推動 “六新”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二)嚴格績效管理。不斷提升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和支持 “六新”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預算資金績效評價和使用監管。確保資金投入與政策規劃、工作任務銜接,強化對目標任務的監督評價,注重評價結果運用,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監督整改落實。堅決杜絕擠占、挪用等違規行為,確保資金安全。
(三)加大宣傳力 度。利用多種媒介,解讀各項支持“六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良好氛圍。編印項目申報指南,細化支持范圍、申報條件、辦理流程及時間節點等關鍵信息,提高項目申報便利性。利用168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強政策匹配推送,加快惠企政策直達企業。
支持 “六特” 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財政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深入實施特色農業提質計劃,加快推進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 “六特”產業高質量發展,制
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統領,堅持 “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產業園區為支撐,以特色產業提檔升級為目標,明確財政支持重點,強化財政扶持措施,推進 “六特”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整合、重點保障。加強中央、自治區和市縣現有政策資金統籌銜接,優化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上下聯動的政策資金合力,重點保障 “六特”產業發展。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A性與引導性政策相結合,重點支持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同時引導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產業投入。
堅持創新引領、綠色發展。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提升種業發展和機械裝備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示范推廣。推動全過程的農業綠色生產方式,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堅持競爭激勵、扶優扶強。堅持 “大干大支持,干得好優先支持”,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擇優支持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龍頭企業,發揮企業示范帶動效應。
堅持聯農帶農、促進增收。支持利益聯結機制完善、帶動農戶增收效果明顯的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讓特色優勢產業成為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 “綠色銀行”。
三、支持重點
圍繞推進 “六特”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引導支持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精深加工提升、品牌建設、綠色發展、產業融合等方面提檔升級。
(一)支持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支持特色產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大對新獲批國家級和自治區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的獎補支持。支持打造西部種業基地,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強品種選育攻關及良種推廣,構建產學研、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育種體系和良種繁育體系深度融合,提升良種自主供應能力。支持種質資源庫建設,培育和保護地方特色種養殖優勢品種。加強農機具研發與應用,提升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水平。
(二)支持生產基地擴規提檔。以優化布局為基礎部署產業鏈。支持擴大生產規模,建設一批標準化、規?;?、優質化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快基地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優先支持釀酒葡萄、枸杞、冷涼蔬菜基地建設高效節水農業項目,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保障特色產業發展需要。支持建設釀酒葡萄、枸杞示范基地和標準化基地,開展豐產高效示范園創建,改造提升低產低效基地和老舊日光溫室,推廣標準化、規?;N植。支持發展規模養殖場,支持創建肉牛、灘羊標準化養殖示范縣、示范村,加快畜禽散養戶 “出戶入場 (園)”,引導養殖場因地制宜升級改造,提升養殖規?;?。支持推進智慧農業,提升特色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管理水平。
(三)支持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以農產品加工為核心優化供應鏈。因地制宜支持一批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中小微企業建設烘干、貯藏等設施,重點發展去雜、清洗、分級、包裝、切分、干制等農產品初加工。鼓勵支持發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增值水平高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和科技企業,挖掘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等產業特色產品多種功能價值,積極開發精深加工產品,支持產業強鏈、延鏈、補鏈。支持在農產品產地建設倉儲冷鏈保鮮設施和現代集配中心。
(四)支持培育擴大品牌影響力。以品牌建設為引領提升價值鏈。實施品牌強農行動,突出綠色、安全、優質,統籌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特別是大力推進區域公用品牌創建,打響 “六特”產業品牌在全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把 “枸杞之鄉”、 “灘羊之鄉”、 “高端奶之鄉”的品牌擦得更靚。充分利用中國 (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枸杞產業博覽會、寧夏品質中國行等宣傳推介活動,鼓勵建立和完善產銷對接平臺,支持在區內外建設名優特色農產品營銷中心、專賣店、旗艦店和體驗店,拓寬銷售渠道,構建產品營銷體系。支持 “六特”產業地理標志農產品創建和保護。
(五)支持產業綠色循環發展。優化釀酒葡萄、枸杞種植基地種植模式和技術規程,推廣綠色種植模式,支持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推行綠色循環種養模式,支持養殖場配套建設糞污處理利用設施設備,建立多渠道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支持規模養殖場通過土地流轉、合同訂單等形式配套種植優質飼草,就地就近消納養殖糞污,在養殖密集區探索建立畜禽糞污 “統一收集、集中處理”機制;支持開展綠色食品認證、農業標準制修訂、農產品檢驗檢測、農產品追溯、數字平臺建設等。支持建立品牌標準,規范品牌管理制度,加強品牌監管和保護,打造全國重要綠色食品基地。
(六)支持推動產業融合集聚發展。以三產融合為抓手拓展功能鏈。瞄準 “六特”產業全產業鏈開發,以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等重點項目和園區建設為支撐,加強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業集中、功能集合,提高產業集聚度和輻射帶動能力,形成特色產業發展的集群。支持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以葡萄園、枸杞園、綠色菜園等基地為依托,促進與休閑旅游、文化體育、科普教育、健康養生等融合發展,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支持推動企業及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鼓勵與農戶建立契約型、分紅型、股權型等合作方式,構建企農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增收農民收入。
(七)支持產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堅持把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作為推進特色產業提檔升級的重要突破口,整合資源、聚焦優勢,支持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對首次認定為國家和自治區級農業 (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給予獎補,推動形成國家、自治區、市、縣 “四級”龍頭企業梯隊,引領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支持國企與民企通過股權投資形式合作發展。研究探索扶持政策,鼓勵本地龍頭企業到外省區市建設農產品加工和營銷公司。鼓勵企業擴大農產品出口。優先支持龍頭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和園區建設,提升龍頭企業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帶動能力。支持大型龍頭企業在境內外交易場所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加大資本市場融資。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財政投入保障,聚焦 “六特”產業發展
1. 充分利用中央資金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對標國家奶業振興行動、畜禽健康養殖、種業發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和產業融合發展等項目實施,各產業主管部門要圍繞自治區 “六特”產業發展目標,積極對接部委爭取中央財政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
2. 構建自治區特色產業資金投入保障機制。進一步優化支出方向,加強資金統籌,集中財力重點保障 “六特”產業發展,自治區財政投入突出 “兩個傾斜”,即向特色產業傾斜、向重點企業傾斜。通過地方政府債券、自治區預算內投資、土地出讓收入等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 “六特”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特色產業發展。
3. 引導市縣統籌整合資金聚焦特色產業發展。鼓勵市、縣 (區)發揮產業發展主體作用,加大特色產業投入力度。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統籌整合資金的有關要求,引導市、縣(區)圍繞自治區 “六特”產業發展的重點,加大政策、項目、資金統籌整合,形成合力支持產業發展,落實土地出讓收入優先投入 “六特”產業政策。各縣 (市、區)要充分用好中央和自治區銜接補助資金,確保每年用于產業發展的資金達到中央考核要求,確保每年用于 “六特”產業的資金不低于用于產業發展資金的50%。
(二)引入競爭評審機制,擇優支持產業發展主體
4. 設立專項資金正向激勵產業發展好的縣區。自治區財政設立引導激勵資金每年安排資金2億元,通過考核獎勵等方式支持產業發展好的縣區。主要根據各地產業投入情況、當年任務完成情況、承擔自治區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以及產業發展重要指標等因素進行考核,依據考核結果給予縣區分檔獎勵支持,獎補資金繼續全部用于 “六特”產業發展。
5. 增加競爭性項目引領帶動特色產業發展。重點抓項目、抓重點項目、以項目促產業發展。自治區安排的特色產業發展資金中適當增加競爭性項目,每年通過競爭評審方式安排的項目資金不低于產業發展資金的20%。自治區各產業主管部門要會同財政廳,聚焦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短板弱項,以重點企業或重點縣區為載體,謀劃一批競爭性項目,優先支持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完善、帶動農戶增收效果明顯的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支持構建種養加、產供銷、內外貿一體化的產業發展聯合體,完善從產品研發、生產加工到營銷服務的全鏈條供應鏈體系,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發展中的創新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促進產業延鏈增值、提質增效。
(三)優化財政金融政策,引導產業做大做強
6. 支持農業保險擴面提標。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將釀酒葡萄、枸杞、奶牛、肉牛、灘羊、冷涼蔬菜等特色種養業品種,納入中央及自治區保險重點支持范圍。鼓勵縣 (市、區)探索開展完全成本保險、價格保險、收入保險等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試點,對成效顯著的,自治區財政給予保險費40%的獎補。
7. 支持開展融資擔保服務。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創新擔保模式,降低擔保費用,為從事 “六特”產業的經營主體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融資擔保服務。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將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對符合規定的擔保業務自治區給予1%—2%的保費補貼;支持再擔保機構對符合規定的 “六特”產業擔保免收再擔保費,自治區給予0.5%的保費補貼。支持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對在境內外交易場所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企業,自治區財政分階段給予1000萬元獎勵。發揮自治區農擔公司對特色產業融資擔保的政策性和專注性優勢,為經營主體發展 “六特”產業提供擔保貸款。
8. 支持優化財政貼息政策。調整優化葡萄酒、枸杞等特色優勢產業貸款貼息政策,對符合貼息條件的經營主體發生的貸款,按照相關規定予以財政貼息,適當延長貼息期限。對發行公司債、企業債、集合債、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債券的從事 “六特”產業的民營企業,自治區按發債額度每年給予2%的財政貼息。
9. 指導用好產業發展基金。調整現行支持 “六特”產業發展財政資金使用方向,運用產業基金方式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委托專業基金管理公司規范管理和運作,加大對 “六特”產業的支持。發揮鄉村振興基金撬動作用,指導縣(市、區)規范基金運作,完善和提高鄉村資產抵押擔保權能,綜合運用 “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等措施,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支持 “六特”產業發展。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相關部門 (單位)要充分認識推進 “六特”產業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細化具體支持措施,確保政策和資金發揮實效。產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研究細化具體產業扶持政策,修訂完善實施方案,切實支持保障 “六特”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強化資金監管。各地各相關部門 (單位)要嚴格按照財政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切實加強資金管理和使用,加快資金支付進度,做好項目績效評價,不定期開展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要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嚴禁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確保資金安全高效。
(三)發揮協會作用。注重發揮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等產業協會的作用,加強產業協會建設,通過組建聯合會等方式,加強全產業鏈聯系溝通,發揮好服務、橋梁、自律職能。
(四)加大宣傳力度。發揮新聞媒體作用,依托廣播電視、報刊雜志、 “三微一端”等多元化載體,準確解讀政策內容和實施方向,指導用好各項支持政策,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 “六特”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支持 “六優” 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財政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扎實推動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健康養老、電子商務、會展博覽 “六優”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財政政策引導作用,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集聚發展、科技賦能、品牌引領、產城融合,大力發展 “六優”產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增容擴量、生活性服務業提質升級、新興服務業發展壯大,推進 “六優”產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質效提升,為全面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質效優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順應 “六優”產業轉型升級和消費升級趨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在公平競爭中提升 “六優”產業競爭力。
漸次推進、重點支持。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圍繞“六優”產業發展規劃,統籌資金分階段有側重給予財政支持保障。
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加快數字賦能發展,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培育服務經濟發展新動能。
三、政策措施
(一)支持文化旅游產業政策措施
1. 高水平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完善財政保障機制,支持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建設,構建寧夏旅游環線。對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給予貸款貼息,貼息額度不超過年實際利息的80%。對創建成功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 (示范)城市、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國家級5A 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等,分別給予100—300萬元不等的資金扶持。對積極主動作為、有創新政策舉措、推動產業發展成效明顯的市、縣 (區),給予獎補激勵。
2. 持續提升文化旅游產業市場競爭力。建立產業主體梯次培育機制,高起點高水平引進國際品牌企業、區外大型文化和旅游企業,支持文化旅游創意產品研發,培育發展新型文化旅游消費模式,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強化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大力支持文化旅游與葡萄酒、枸杞、體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旅游、工業旅游、民宿旅游、冰雪旅游等文化旅游新業態。用足用好旅游宣傳促銷項目資金,支持文化旅游品牌創建和宣傳促銷,提高市場競爭力,擴大寧夏整體形象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二)支持現代物流產業政策措施
3. 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實現鐵路進礦、進廠、進園,覆蓋區內重點工業企業、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形成 “中長途大宗物資以鐵路運輸為主”的物流運輸發展格局。支持銀川市申報國家物流樞紐,努力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通過承載國家冷鏈物流北部大通道建設,接入 “四橫四縱”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優化完善重點綜合物流園區、各級分撥配送中心的設施和功能,在全區形成高效便捷、覆蓋全域的三級商貿物流網絡體系。支持外貿企業、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在歐美、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成員國等國際市場布局建設海外倉。
4. 大力提升物流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積極發展數字物流,支持互聯網道路貨運發展,深化大數據技術應用,降低車輛空駛率。對發展水平高、示范引領強的物流數智化建設項目,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的財政支持。圍繞 “六新”產業發展需求,引導現代物流企業拓展上下游產業鏈,積極鼓勵具備條件的地級市、縣 (區)和骨干企業申報商務部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業,對成功入選示范企業的,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動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高效銜接,進一步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提升綜合運輸效率。
5. 實施冷鏈擴容增效行動。圍繞 “六特”產業的發展需求,加大高標準產地預冷保鮮、低溫分揀集配、冷鏈加工倉儲配送、冷鏈物流集散等設施建設,打造運營良好、需求旺盛、布局集中、條件成熟的重點冷鏈物流園區。創新實施“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 “電子商務+生鮮宅配”冷鏈配送新業態,提升商貿冷鏈的便利性、靈活性,保障居民日常生活,促進消費提質升級。
6. 積極優化發展環境,培育市場主體。推動客貨郵商融合發展,提高農村寄遞物流服務水平。積極引進國家5A級物流企業來寧投資發展,對在我區新設立獨立法人物流企業且在寧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以上的,給予固定資產投資1%獎勵,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對新評定的3A、4A、5A級物流企業,分別給予20萬、100萬、200萬元一次性獎勵。
(三)支持現代金融產業政策措施
7. 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對引進、新設各類金融機構,注冊資本在1億元 (含1億元)以上的,按所設機構注冊資本或營運資本1%進行補貼,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引進金融機構設立分支機構的,除落實按購置辦公營業用房買價10%、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外,再給予50萬元開辦費補貼;各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空白鄉 (鎮)和生態移民區設立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的,給予2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8. 健全現代金融市場體系。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對在境內外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企業,自治區政府分階段獎勵1000萬元,并對上市企業所在地政府給予專項轉移支付500萬元獎勵;支持區域股權市場發展,每掛牌1家企業獎勵1萬元;積極發展債券市場,對成功發行公司債、企業債、集合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債券的民營企業,按發債額度每年給予2%的財政貼息;加快發展保險市場,鼓勵保險機構不斷擴大保險產品,逐步擴大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覆蓋范圍,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培育發展金融中介服務市場,吸引優秀基金管理機構參與政府投資基金管理。提高中介機構服務現代金融的積極性,對輔導企業成功上市的中介機構每家獎勵50萬元,對輔導企業實現 “新三板”掛牌的中介機構每家獎勵10萬元。
9. 做優做強地方金融機構。鼓勵地方金融機構專注主業、回歸本源、深耕本土,健全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支持地方金融機構通過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發行債券、吸收合并等方式多渠道補充資本,有效增強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加快綠色金融發展,支持金融機構增加綠色金融供給,自治區財政按照新增綠色信貸額度的0.3‰給予獎勵。支持融資擔保機構發展,深化與國擔基金合作,將再擔保風險分擔業務年度規模擴大至100億元,增加自治區本級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風險準備金7000萬元。
(四)支持健康養老產業政策措施
10. 織牢織密養老服務網絡。完善四級養老服務網絡,支持農村老飯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各級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對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以及城鄉養老服務設施等給予運營補貼。通過政府購買方式為生活困難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等養老服務。采取財政補貼方式,對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家庭逐步實施適老化改造,支持養老機構開展護理型床位改造。
11. 支持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提升。持續推進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建設,建立競爭性評審機制,公開擇優確定全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點,給予項目資金支持,改善配齊醫養結合服務設施設備,拓寬醫養結合服務功能,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12. 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服務機構。對按養老服務設施相關標準建設并取得相應許可的非營利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用房自建并投入使用的普通型養老床位,按照核定床位數給予每張床位8000元一次性開辦補助,用房自建并投入使用的護理型養老床位,給予每張13000元一次性開辦補助;租用房且租期5年 (含)以上的普通型養老床位,按照核定床位數給予每張床位5000元一次性開辦補助。租用房且租期5年 (含)以上的護理型床位,給予每張床位8000元一次性開辦補助,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業發展。
(五)支持電子商務產業政策措施
13. 支持電子商務集群壯大發展。支持引進電子商務企業總部,打造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園區),鼓勵培育電子商務龍頭企業,支持培育電子商務主體提升發展。對知名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或垂直類電子商務平臺,總部入駐寧夏或在寧夏設立市級以上區域運營中心的,給予一定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自治區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園區)和新認定的國家級、自治區級電子商務 (數字商務)示范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對電子商務企業實物產品、服務產品年在線銷售額達一定比例的,擇優給予一次性獎勵。
14. 支持電子商務供應鏈打造。支持網貨基地打造,鼓勵各市、縣 (區)打造農產品、消費品網銷品牌生產基地(園區),對新認定的自治區級網貨生產基地,給予基地運營單位一次性獎勵;支持電子商務品牌打造,支持各市、縣(區)打造區域公共品牌與電商知名品牌,對新認定的自治區知名網貨大品類產品,對品牌持有方 (運營方)的營銷推廣費用給予一次性獎勵;打造電子商務人才培訓與交流平臺,對開展經認定的年度電子商務培訓、創業輔導、交流沙龍、資源對接和投融資服務等活動的電子商務相關機構,達到一定場次和人數要求的,對每個承辦機構進行補助。
15. 支持電子商務創新融合發展。支持傳統商貿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支持傳統生產企業開展電子商務融合發展,對在線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的,對線上投入部分給予一定資金支持;支持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數字商務新模式新業態,對開展 “新零售”等數字商務重點項目,按照項目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一次性資金補助;支持各地著眼常態化疫情應急保供形勢,發展無接觸配送、社區團購、共同配送等新模式,對應急保供企業按照線上銷售的1%給予獎補支持。
16. 鞏固提升農村電商成效,營造全區電商產業發展氛圍。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電商重點目標任務,重點支持各地推動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提質升級、提升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協同發展、培育農村電商多元化市場主體、建立農村電商供應鏈體系。
(六)支持會展博覽產業政策措施
17. 培育品牌會展博覽項目。支持符合我區重點產業方向、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的科技會展、旅游會展、體育會展、文化會展、國際會議、國內會議、博覽會、其他展覽、貿易洽談、生活消費品會展博覽項目;支持國外展商數量 (參展國家不少于3個)或展覽面積10%以上的國際性會展博覽項目;支持其他有利于會展博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項目。
18. 培育壯大會展博覽主體。對招商引資落戶我區的知名會展博覽企業,自落戶之日起兩年內舉辦2萬平方米以上品牌會展博覽項目的,給予一次性30萬元獎勵。對取得國際展覽業協會 (UFI)認證的我區會展博覽項目,給予一次性30萬元獎勵;對加入國際展覽與項目協會 (IAEE)、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 (ICCA)等國際知名會展業組織的我區會展博覽企業,給予一次性30萬元獎勵。
19. 培育會展博覽營商環境。支持重點會展博覽場館實施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提質升級項目,補助資金不超過實際投入的10%,每個場館每年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引進 (申辦)500人以上的會議、論壇或面積達1.5萬平方米以上的展覽發生的申辦費,給予不超過20萬元的補助。對國內外知名展覽機構、國際性組織、國家級行業協會 (學會)在我區舉辦的國際性、國家級、專業類會展博覽項目,可按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明確的補助標準上浮30%,上浮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按政府采購或購買服務方式支持開展全區會展博覽宣傳推廣、項目評估,建立會展博覽統計制度,建設和維護會展博覽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會展博覽人才培養培訓等公共服務項目。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相關部門 (單位)要充分認識推進 “六優”產業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領導,成立“六優”產業工作專班,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加強部門協作,結合實際研究具體工作方案,細化支持舉措,確保政策落實落細。
(二)強化資金監管。按照資金管理辦法和扶持政策的有關要求,規范資金管理和支付,加快項目資金支付進度,加強項目績效評價,切實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堅決杜絕擠占、挪用等違規行為發生,確保資金安全高效。
(三)加大宣傳力度。發揮新聞媒體作用,依托廣播電視、報刊雜志、 “三微一端”等多元化載體,準確解讀政策內容和實施方向,指導用好各項支持政策,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 “六優”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辦公廳
2022年8月27日印發
寧夏企服網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為企業提供: 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創業人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產品新技術鑒定、技術咨詢扶持政策的解讀與申報方案 企業文化:專業、專注、高效、共贏 企業使命:讓科技創新成果成為企業財富、實現企業知識產權財富附加值 企業愿景:為企業創新發展添磚加瓦、保駕護航,為中國科技創新提供完善的知識產權解決方案
聲明:本文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企服網小編編輯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轉載請注明出處。